top of page

盧卡斯.范特捷 Lukáš Vondráček 鋼琴獨奏會

樂評家蘇立的分享與推薦。傳奇鋼琴大師陳宏寬盛讚 范特捷 為 世界上最偉大的鋼琴家,以及 絕無僅有的獨特琴音


2024.03.27 (三) 19:30 臺北 ‧ 國家音樂廳

本次音樂會指定使用FAZIOLI鋼琴


【介紹】

一位天才兒童,2歲開始學琴,從小每天被嚴格的鋼琴家父親鎖在房間練琴10小時。4歲公開演出、10歲開始國際巡演、15歲和捷克愛樂樂團首演,被傳奇鋼琴家暨指揮家阿胥肯納齊發掘,帶著他在世界各地演出;16歲首度登上紐約卡內基音樂廳史坦大廳、25歲獲得伊莉莎白王后大賽首獎暨大滿貫獎。


「30年才出現一位的非凡鋼琴家 」——傳奇鋼琴家暨指揮家阿胥肯納吉


「顯著成熟的藝術家,其演奏近乎完美」——《辛辛那提郵報》


過去10年,Lukáš Vondráček與聖彼得堡愛樂、捷克愛樂、倫敦交響、英國愛樂、奧斯陸愛樂、荷蘭愛樂、芝加哥交響、波士頓交響、費城交響、雪梨交響、NHK交響、東京大都會交響、法蘭克福廣播交響等頂尖樂團演出,合作的指揮家包括賈維(Paavo Järvi)、諾塞達(Gianandrea Noseda)、亞尼克(Yannick Nézet-Séguin)、艾索普(Marin Alsop)、艾森巴哈(Christoph Eschenbach)、殷其連(Pietari Inkinen)、佩特連科(Vasily Petrenko)、胡薩(Jakub Hrůša)、塔莉(Anu Tali)、張弦(Xian Chang)、烏班斯基(Krzysztof Urbański)、德內夫(Stéphane Denève)與陳以琳(Elim Chan)等。


鋼琴家范特捷的獨奏會足跡遍及歐洲最重要的場館,包括漢堡易北愛樂廳、布魯塞爾弗拉基音樂廳、萊比錫布商大廈音樂廳、維也納音樂廳、阿姆斯特丹皇家大會堂音樂廳,他也是格斯塔德曼紐因音樂節、芬蘭埃斯波鋼琴節、布拉格之春音樂節和里爾鋼琴節的邀約音樂家。


「任何鋼琴家也無法演奏出比范特捷和(克里夫蘭管弦)樂團所呈現更具表現力的演出!」——cleveland.com


2022年8月,捷克鋼琴家范特捷在音樂會前一天臨危受命,替代手受傷的俄羅斯鋼琴家特里福諾夫 Daniil Trifonov 與克里夫蘭管弦樂團演出拉赫瑪尼諾夫第二號鋼琴協奏曲,受到cleveland.com 樂評的盛讚:「對范特捷來說,這絕對是一個美好的夜晚!他的表現聽起來彷彿是和克里夫蘭管弦樂團排練幾個星期,而不僅僅是幾個小時。范特捷的演奏完全自如,又充滿強烈的專注力和卓越的技巧。他演奏的慢板樂章更充分表現這一點,即使有更長的排練時間,任何鋼琴家也無法演奏出比范特捷和樂團所呈現更具表現力的演出!他的安可曲同樣令人印象深刻,在蕭邦的升C小調夜曲中,范特捷優雅地穿越激烈的樂句,在迅猛的樂段中,他以近乎不可思議的敏捷表現,令人為之一亮!重要的是,他不僅讓這首華麗的浪漫作品充滿情感,還賦予強烈的動能和擊樂般的氣勢。」


圖片取自主辦方巴哈靈感 :bachinspiration.org


2002年,十五歲的馮德拉切克在弗拉基米爾·阿什肯納齊指揮的捷克愛樂樂團中首次亮相。

鋼琴家范特捷自然自信的音樂性和卓越的演奏技巧讓 阿胥肯納吉這樣評價:「這是30年才出現一位的非凡鋼琴家!」


自此之後,鋼琴家的職業演奏生涯蓬勃發展,並在多項音樂比賽中證明他卓越的演奏實力。


2009年,范克萊本國際鋼琴比賽中榮獲雷蒙德·E·巴克評審團酌情獎。

2010年,他贏得了希爾頓黑德國際鋼琴比賽冠軍。

2010年,聖馬力諾國際鋼琴比賽、南非比勒陀利亞Unisa國際鋼琴大賽一等獎。

2016年,贏得伊麗莎白女王國際音樂大賽首獎和大滿貫獎。


決賽中他亮眼的表現受到全場觀眾的起立鼓掌致意

圖片取自主辦方巴哈靈感 :bachinspiration.org


「鋼琴家范特捷是完美呈現細膩層次的大師。」——新加坡《海峽時報》


捷克鋼琴家范特捷在2016年獲伊莉莎白女王國際鋼琴大賽首獎之前,就已讓世界各地聽眾留下深刻的印象。新加坡《海峽時報》於2015年「新加坡國際鋼琴音樂節」的報導:「捷克鋼琴家范特捷於音樂節閉幕音樂會中壓軸演出⋯⋯如果他的獨奏會能夠準確反映他的藝術表現和才能,那麼不久之後,他的名字將傳遍世界各地。范特捷的藝術風格和情感範籌非常廣泛,他是一位能夠創造出完美細膩層次的大師,對於細膩或華麗的樂段毫不畏懼。這些特質在他的安可曲莫扎特C大調鋼琴奏鳴曲K. 330第一樂章中充分展現。」


今年三月,范特捷將首度於臺北國家音樂廳舉辦獨奏會,為臺灣觀眾帶來布拉姆斯、史克里亞賓以及舒曼的精彩作品。


了解詳情 👉https://reurl.cc/qrKoXD

相關新聞:

記者黃朝琴/青年日報 https://reurl.cc/yYdlNO 

記者凌美雪/自由時報 https://reurl.cc/L4yZK7


bottom of page